发布时间:2025-08-31
浏览次数:0
售价两千九百元的 Moto G 并非顶级机型,不过它那独特的内置触控笔,一般只有三星 S25 Ultra 这类高级装备才配备。
这一特点让 Moto G 成为众多同类设备里,少数能同时满足笔记记录人群,比如我这样的随性绘画爱好者,以及所有希望在手持设备上获得更多操作选择的人的选择之一。
我坦诚,我并非手写笔的忠实拥趸。我时常得告诫自己,倘若手机配备手写笔,就选用它。即便如此,Moto G 并非仅凭一项特色取胜,由于摩托罗拉在这款经济实惠的产品中,整合了诸多令人瞩目的特性。
这些手机在中端市场的重要性给我留下深刻印象,该市场在 2025 年的竞争将愈发激烈。
Moto G (2025) 规格
Moto G (2025):设计
Moto G 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它那迷人的潘通冲浪蓝配色,这种鲜艳而充满生机的颜色非常引人注目。我最近评测过 Moto G 2025,对它的仿皮背板已经相当熟悉,而且我依然非常喜欢它,无论是外观还是手感。这款手机将摩托罗拉的品牌标识出色地融入了中端产品中。
我格外钟爱那个塑料框的二元装饰,两边是带有光泽的磨砂条,第一眼看上去仿佛是透明的玻璃制品。
这个手写笔的壳体安置在器具的最下方sketch up 2025,即便塞进衣袋也从未脱离过装置。其弹簧式自动弹出设计,操作感受与 S25 Ultra 配套的笔一样出色。
这款手机虽然体态轻盈,却具备IP68级别的防尘与防水能力,这一成就系列中尚属首次,同时符合军用级别的MIL-810H抗冲击和耐高温要求。然而坦白讲,Moto G 2025始终未能让我产生它是“三防手机”的印象。
确实,对于那些依然选用模拟音频设备的人,底部边框还设有线耳机插口,同时也有存储卡插槽以便扩充容量,这种设计让产品似乎有几分安卓手机往昔的影子。
Moto G (2025):显示屏
该设备配备一块 6.7 英寸的超高清显示屏,其刷新频率能够达到 120 次,即便在首次使用时系统已开启自适应刷新功能,依然可以依据画面信息进行实时变化调整,我庆幸自己可以将刷新率固定在 120 次,这样做能让我的视觉感受更为舒适。
亮度峰值能达到 3000 尼特,即便在阳光强烈的环境下也能正常使用。画面色彩饱和度高,不过有时候会感觉有些晃眼。如果觉得这样不太舒服,系统允许用户简单调整设置。说起来,我个人还是觉得这个挺好的。
该设备采用了最新款号的强化玻璃作为防护层,我能够明确指出,经过一个月的细致使用,这台被我悉心照料的测试设备表面显现出细微的刮痕,只有在强光照射时才能察觉到。或许是我对这台测试设备的操作非常小心,也可能是这种玻璃的防护性能表现优异。
Moto G (2025):性能
骁龙 6 Gen 3 配备 8GB 运存,日常使用绰绰有余。偶尔切换应用或打开相机会有点卡,但只要不是刚重启完就瞎操作,基本不会碰到严重影响体验的情况。
这部手机处理全部开机步骤似乎要耗费五分钟,对于缺乏耐心的用户来说,可能会觉得难以忍受。
原神在载入全部渲染效果时,会耗费若干时刻,不过,一旦处理完毕,即便用户主动选择最佳画质配置,游戏仍能流畅进行,仅在遭遇规模庞大且瞬息万变的激战后,才会偶然显现帧率迟滞的现象。
即使长时间玩,背面也仅仅有点温热,无需担忧。性能当然并非尽善尽美,不过就这款产品而言,在我能够接受的程度之内。
Moto G (2025年):软件
调整过的 15 与初始版本非常接近,不过摩托罗拉的特色字体不太舒适,原因是字符间隔过于狭窄,幸好,在个性化选项中提供了几种字体可供更换。
摩托罗拉的经典操作方式,例如轻点两次唤醒镜头、疾速划动点亮闪光灯,至今仍是我钟爱的摩托罗拉机型里不为人知的便捷功能。Moto程序赋予用户的个性化设置,其丰富程度超越了一般设备自带的应用。

但是,最突出的困难在于软件维护不足,仅包含两年的系统升级服务,以及三年的时间来提供安全修复。三星的 A16 型号可以用更低一半的成本,享受六年的保障期,而谷歌的 Pixel 9a 则要额外支付 100 美元才能将使用期限延长至七年。
中档产品要仔细考量,必须确定这支笔值不值得放弃四年的迭代机会。
Moto G (2025年):Moto AI
摩托罗拉期望其中端机型也能具备高端设备上先进的智能特性,Moto AI 搭载了部分更高级的智能功能,然而实际表现不尽如人意。
魔术橡皮擦能够将相机胶卷照片里的物件移除,不过部分图像呈现出仿佛遭强酸腐蚀后的状态。
我原本打算试试 -to-Image 的作用,这个功能声称能够将随意画出的线条转化为完整的艺术品,然而实际呈现的成果往往与我的初步构想出入很大。Moto AI 看来更习惯于进行彻底的另起炉灶,而不是进行真正的共同创作。
Moto G (2025):触控笔体验
我之前提到过,我并非特别偏爱手写笔这类工具。经过进一步说明,我可以指出,这款无源手写笔的精确度确实令人瞩目,特别是将其与价格贵出三倍的三星 S25 Ultra 进行对比时。
拖沓体验和三星的 S Pen 差不多sketch up 2025,而且我用手写笔记时,速度从未受影响。
从固定的屏幕上拔出感应笔,多数时候会开启一个空白的机子,但也碰到过得按电源键才能启动的。屏幕亮着时把感应笔拔出来,屏幕上会出现一个工具条,作用跟三星的空中条差不多。
触控笔尖端的粗块摸起来光滑如玻璃,几乎没有阻力。
虽然这么说,但它并非十全十美:它缺乏压力感应装置,除了普通绘画之外,其他场景使用起来比较受限;手掌误触的情况也经常发生,有时我不得不勉强将书写的手悬在半空中。当需要快速捕捉灵感时,比如立刻记下想法,手写笔就非常实用。
Moto G (2025):相机
主摄像头的解析力达到了5000万,较去年的版本有了明显优化,尽管我未曾亲自试用过前代产品。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下,我对其成像质量感到十分满意。色彩表现力略胜于我平时使用的Pixel 9 Pro,它那令人赞叹的图像细节与屏幕显示效果相得益彰。
室外拍摄展现了云朵的纹理,并且呈现了地面繁复的景象。夜间拍摄的结果往往不太稳定,很少能符合我偏好的 Pixel 9a 的成像水准。
Moto G (2025):电池续航和充电
这款手机体态轻盈,令人惊讶的是其内置了 5,000 mAh 的电芯,但我为此感到欣慰,毕竟 Moto G 2025 的供电表现相当优异。
我连续播放了十个小时 4K 视频,一直调到最亮,结果电池最终耗尽,机器自动关了。
这款手机在平日里通常能支持使用一天半,偶尔单次充电也能维持两天左右的光景。骁龙 6 Gen 3 在运行表现与能耗控制上达到了理想的平衡状态,这一点无需怀疑。
这款手机虽然盒内不自带无线充电,不过借助摩托罗拉 68W 充电器,便可达成迅猛的 68W 有线充电表现。多数同价位机型会舍弃无线充电选项来控制成本,但摩托罗拉依然配备了 15W 无线充电功能,这在驾车前往女儿游泳比赛的长途行程里相当实用。
尽管当前充电速率并非顶尖水平,不过它却比我的贵价Pixel 9 Pro,在标准Qi无线充电座上以12W速率进行无线充电时,速度要更快一些。
Moto G (2025):评测
中端手机如今变得格外吸引人。各大厂商不再让这个领域令人失望,而是终于发现了能让手机与众不同的核心优势。摩托罗拉在色彩表现上持续改进,其人造皮革材质给产品带来了独特气质,既不显得廉价,也不流于俗气。
此外,摩托罗拉在电池使用时间、显示屏表现、影像设备以及系统运行等方面都倾注了大量资源,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配备的触控笔,尽管其功能不及三星同类产品,然而对于绝大多数使用触控笔的人(少数专业绘画者可能例外)而言,它依然具备很高的实用价值。
Moto G 2025 让人印象深刻。同等级别里,实在没有其他手机能具备所有这些特性,还有自带的手写笔功能。
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
Copyright © 2023 江苏优软数字科技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.正版sublime text、Codejock、IntelliJ IDEA、sketch、Mestrenova、DNAstar服务提供商
13262879759
微信二维码